法治力量下沉助“青和居”变“亲和居”

  在青山区的网格员和居民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论是思想疑虑、家庭烦恼,还是邻里纠纷、法律困惑……只要是不顺心、不顺气的烦心事,都来顺顺吧。”

  青山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通过推动“职能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力量下沉”,在社区打造“顺顺吧”,组织民调员、社区律师、社区民警等组成“顺顺服务团”,每天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调解矛盾纠纷,围绕高空抛物、物业纠纷、狗患问题、邻里漏水等问题,开展“一月一法”法治宣传讲座,让社区居民知法懂法守法,收效良好。

  现年73岁的余爹爹曾因家里拆迁多方投诉多年,经人介绍,他来到社区“顺顺吧”。经过律师一番摆事实、讲法律,余爹爹心服口服。此后,他上访的次数少了,到“顺顺吧”的次数多了。

  “顺顺吧”服务团队不仅在“顺顺吧”里调处矛盾,还经常深入楼栋、走进居民家中进行现场调解。目前,青山区815个社区已全部建立“顺顺吧”。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居民法治观念的同时,“顺顺吧”也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更加浓厚。

  此外,青和居社区还组建“天天敲门组”,由社区网格员、民调员、律师、社区民警等每天到社区空巢、独居、孤寡或家庭有变故的家庭敲门,及时排查和化解社区居民的矛盾纠纷。

  72岁的张银平是“天天敲门组”成员。他在巡查中发现,几只鸽子在一栋居民楼顶盘旋,于是从顶楼18楼开始敲门,一家一家询问。当敲到10楼时,一位住户承认,他家有亲戚寄养的7只信鸽。“鸽子弄脏了楼顶晾晒的衣被,居民很有意见,请尽快把鸽子弄走。”张银平说。在他的劝解下,数天后,鸽子被迁走。几年下来,“天天敲门组”成员们的行动,“敲”走了棚改回迁居民高空抛物等坏习惯,“敲”出了居民“社区我的家,共建共治靠大家”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山区钢花村街积极推行“崇尚法治,守法睦邻”的法治理念,在街辖123社区定期请专业法律人员为社区居民纾难解困,并将此作法进一步完善,建立全市第一个社区“法律门诊”,现已在全区铺开。

  家住青山区钢花村街的张爹爹已是耄耋之年,日常生活全由保姆料理。保姆却提出让他把过户给孙女的房子要回来,赠与自己,由她为老人养老送终。面对来“法律门诊”咨询的张爹爹,钢花村司法所所长亢铃不仅为他解答了法律问题,还主动上门做工作,情法并用,使老人与家人达成和解。

  法律门诊又是法律课堂,从为社区干部普法做起,培养了一批能解决一般纠纷杂症的“全科医生”。同时,积极摸底需求,并按需求的轻、重、缓、急,分别建立“病历”档案,在每周两次的门诊时间“拿脉开方”。对一些自身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则聘请司法和法律服务部门的专家参与“会诊”。除定期开设“门诊”外,还根据需求组织专家上街“义诊”,提供“上门就诊”等,为社区解决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受到社区居民普遍欢迎。

  “法护青芽”探索青少年普法新模式

  9月1日,青山区钢花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迎来疫后“法治第一课”,并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青山区司法局自编的教材《小学生法律意识养成读本》。

  “目前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课本仅有小学一至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三至六年级的法律教材存在空白。”针对这一短板,2017年,青山区普法办牵头,在区教育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组织钢城十九小的教师骨干和区司法局法律专业人士,成立教材编写委员会,对课本进行重新编撰。经反复多次修改完善,完成了小学三至六年级法治新教材《小学生法律意识养成读本》的编写。

  如今,《小学生法律意识养成读本》已被纳入全区24所小学三至五年级课堂教学,区司法局定期会同区教育局,深入学校了解课时、师资配备和教学情况,及时督促未落实的学校加强整改,保证“法治进课堂”不走形式、落地见效。

  据悉,青山区在武汉率先实现小学法律进课堂全覆盖,全区小学已全部落实“人人有法治书、月月有法治课、班班有法治教师”。

  此外,青山区录制《小学生小明的一天》《珍惜青春,远离校园欺凌》《我的身体我来守护》等精品课程,在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四点半学校”开展防性侵、防校园欺凌主题巡讲,实现辖区小、初、高、职高等各类学校全覆盖。

  法治进校园是青山区开展青少年普法的缩影。“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青山区以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为重点,整合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资源,探索建立全方位的青少年维权及法治教育的“法护青芽”精品普法工程,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普法机制。

  在加强校园普法的同时,针对青山老工业区职工家庭青少年学生四点半放学无人接送、无人教育管理等问题,团区委整合辖区团属阵地资源,建立22家“四点半学校”,组建了一支由社工、教育局工作人员、专业教师、志愿者、“五老”人员组成的专业化教师团队。

  利用暑假、四点半以后、周六等时间,“四点半学校”联合青山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开展法治小课堂、观看百科动画、知识问答以及检察院指导小学生举办的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提高法律意识。

  面对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问题,青山区各普法责任制成员单位还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青少年普法新路径,丰富“法护青芽”品牌内涵。

  青山区人民法院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相结合,实行“三审合一”审判模式,并首次引入心理咨询师,对未成年被告人及其监护人实施亲子心理辅导,对未成年人的判后帮教方式进行有益探索。

  青山区人民检察院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实行捕、诉、监、防、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的专业化水平。

  青山区司法局在社区开展针对问题青少年的“阳光通道”行动,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和社区律师,对在辖区中排查出的特困家庭人员、刑释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的子女以及问题、边缘青少年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一帮一”结对帮扶。如今,“法护清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已成为青山区“谁执法谁普法”各普法责任制成员单位共建共享的一张亮丽名片。

  打造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便民惠民

  朋友借款10万元后“玩消失”,该怎么维权?家住青山区的朱女士遇到了难题。

  坐在家里,拿起手机登录“武汉青山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通过在线咨询,不一会儿,朱女士就得到了律师的专业答复:可拿着借条、汇款凭证等证据去法院,以民间借贷纠纷为由起诉对方,要求还款;法院判决生效后,对方若仍未按期偿还,可申请强制执行。次日,按照律师建议,朱女士拿着相关证据材料去法院起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朱女士只是“武汉青山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众多受益者之一。2018年,由青山区司法局打造的武汉市首个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运行,市民只需关注“武汉青山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足不出户就可获得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询服务。

  据悉,该平台集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于一体,汇聚了全国8600余名律师,可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限次数为市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市民登录平台进行在线咨询,3分钟内就能得到至少3位律师的专业答复。此外,平台还开通了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功能,可满足市民各方面的法律需求。

  疫情期间,武汉青山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多方联合,整合资源,创新法律服务方式,为企业和群众在线开展涉疫情法律问题及专项法律服务,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法律服务持续不间断。

  青山区司法局集中律师、调解、法援、平台保障等力量,积极提供线上公共法律服务,及时为企业和百姓答疑解惑。疫情期间,武汉青山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及时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答疑解惑,为战“疫”期间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为在疫情期间提供更加专业的法律服务,青山区司法局创新法律服务形式,在武汉青山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通疫情专栏,包括疫情百问百答、相关法律法规、疫情实时动态3个栏目,疫情百问百答又包括用人单位、劳动者、刑民责任、行政管理、产品价格等7个方面100条内容。同时,积极推送防疫相关时事热点,为群众提供最新防护资讯。目前,该平台已有30000名粉丝入驻,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可及时掌握群众法律需求,社区律师也可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宣传,实现精准普法,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青山区普法成员单位也已入驻该平台,并进行了平台业务培训。

  青山区各普法单位深入打造新媒体宣传阵地,制作“疫情微课堂”,通过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向群众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传染病防控法、税法、劳动合同法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常识,为全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青山区普法办主任钟明说,“‘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青山区司法局积极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打通司法行政改革‘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法律服务供给能力,打造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